由于对次文化的过度热衷,就很容易被列入不从事生产的一群。而收集某些次文化产品,如枪枝或色情内容品等等,可能会因此被视为潜在罪犯。如日本曾经发生过的有名案件“东京・埼玉连续幼女诱拐杀人事件”(又称宫崎勤事件1988年1989年)的犯人宫崎勤,因为从家中起出大量的色情动画录像带,使OTAKU母群体的声誉被社会所质疑。加以因为过分热衷特定领域,其中不少人对于人际关系与社交能力相对于一般人而言较欠佳,故日本社会对于这族群的观感普遍来说并不是很好。这样子的情况在2004年电影电车男播出后略有改善(见下文)。
 
2004年的《电车男》成功塑造了典型的御宅族形象:不重外表、没女性缘、不敢与女性交谈、对电脑在行、对次文化在行、会收集各式各样的模型。但不重外表、没女性缘、不敢与女性交谈等却并非御宅族必然具备的特质。许多御宅族同时具有“家里蹲”的特质;而“家里蹲”又有某些特质与上述相似。此部份可至“隐蔽青年”参考。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御宅族不等同于家里蹲,两者没有必然之关系。
 
目前的日本,此方面的情势开始产生转变,由于日本乃为资本主义挂帅的国家,“经济价值”就成为了一切的总指标。日本着名的社会经济研究团“野村综合研究所(野村総合研究所)”,于2004年提出了“オタク市場報告书”,提出了这个市场有着两兆三千亿日圆的规模,但因为被认为当初的研究方向并不够广,而实际上的市场规模可能更大。加以意大利主办的“威尼斯双年展第9回国际建筑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日本馆的出展项目便是以为主题,而且一些特定的二次元美少女画像还被一些国际知名的设计名牌采用,使其价值开始重新被世人所肯定。
 
现在,转个方向来看台湾诠释宅男的形象。
 

在台湾的宅男一词与日本所认知的御宅族已经有所差异。而追溯台湾宅男一词的流行在于西元2005年8月时开始,台湾批踢踢实业坊的版面(如Hate、JapanDrama) 流行看电车男的日本短剧,由于内容是一个不修边幅的日本御宅族与高挑美女邂逅的故事,届时台湾批踢踢网友开始喜欢在Hate板上戏称,自己在家里不出门很宅,或是那些整天上网的人根本是宅男,从这段时间开始便是“宅男”一词开始在台湾大肆流行。

开始一段时间曾有人批评台湾人认知的宅男与日本的御宅族有差异,引发不少网络笔战。但到最后台湾的“御宅族”、“宅男”一词已经和日本有所差异了,而由于台湾网络KUSO文化,只要是那些在家里常不出门、爱打在线游戏、或是没女朋友、穿著不修边幅、讲话迟钝就被认为是宅男。

而于2007年开始,宅男不只出现在次文化的网络世界,许多媒体新闻也开始使用宅男一词,例如2007年7月7日的新闻就是写道“23岁宅男上网到中风”,其实仔细看新闻内容,不过是一名研究生必须经常使用电脑,导致病变而已。

中天综合台的全民大闷锅在2007年7月19日中以“大学录取率高,毕业失业率也高,一堆宅男懒毙了,我们下一代该怎么办”来当作主体,主持人并说出“腐女就是指腐败的女人,没有前途的啊”和“宅男已经连线起来拉,快去找工作好不好”等字句错误性的报道,更丑化御宅族与腐女,之后在网络上引起一片挞伐,甚至有拒看全民大闷锅的行动出现。

宅男一词已经开始被广阔但却错误的使用。

同年,2007年8月2日联合晚报3版标题也以“你家有没有宅男”为标题,把宅男形容成一种病,过度引用专家学者对于宅男的污名化,把几乎所有只要是没有和社会有互动、不愿意与人交谈的男女,一律都归化“宅男”、“腐女”,认为这是一种病症需药物或精神治疗。同时报道所采访的宅男代表过少,并非代表全体,有以偏概全,未尽全貌事实报道真象,多数对宅男定义的内容都是学者、专家在认定(专家也不知道真正的意思),接受记者访问。联合报多次污辱御宅族。

台湾中视吴宗宪主持的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以社会的米虫字眼来污辱御宅族,引起宅男的不满。 台湾团体黑涩会美眉祐祐甚至恶言批评御宅族都"不应该生存在世界上"."御宅族内心都是变态"等恶劣字眼来批评御宅族。

所以,可以看出一个情况:台湾人诠释错误了。而且他们根本就没有去理解御宅族的情况就随意的把所有在家进行工作的人一律编入宅男的行列。

反正下个星期新加坡就会播出这一集争议性很大的我猜,已经准备好去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